先分析圖片,從大體上找到不是太好的地方。
先來加亮,也許大家用曲線和色階的比較多一些,這里用圖層模式來提亮,復制一個圖層,改為濾色模式,用不透明度來控制亮度的強弱。
接下來是解決墻發灰的問題,這也是許多新人都常遇到的,其實這張圖的暖色用的還不錯,墻并不是太明顯的灰,只不過看不出是白墻而已,把原圖合并再復制一層。這樣做的原因是保留原圖的暖色調。
圖像調整里的照片濾鏡是使墻變的白一些的好辦法,原理其實不復雜,材質給了白色在渲染時并不明顯,除非對燈光用的很好才行。大家都知道,白里面加一點點藍色給人感覺會更白一些,所以用冷卻濾鏡是個不錯的辦法。在這張圖不妨用的夸張一些,參數大些,可以用來模仿窗外的環境光,
為調整為冷色調的圖層加一個蒙版,前景色和背景色為默認,在蒙版上做線形漸變,這張圖左邊是大范圍的窗用線形就可以了,效果不滿意可以多試幾次,如果是圖中間部分的小窗可以用徑向漸變來做,對小范圍的改變色調比較好用,
接下來是局部的修飾,既然是晚上,應該是休息的時間,電視還是打開的比較好,畢竟是娛樂時間,會給房間增添一些溫馨的感覺,當然貼圖可以根據業主年齡和職業來選擇,投其所好。
有時PS加入的圖很難溶入原圖中,大家可以試著稍微降低一下不透明度和飽和度,一點點就可以,太多了也不好。
再下面是加燈光效果,做圖一般都是給燈自發光,這樣子出來的圖,燈的地方只是白一些而已,要想看起來感覺真的是一盞燈在發光就需要后期來修飾,新建一層,填黑色,模式先不動,鏡頭光暈感覺滿意后再改為線形減淡
這樣做的好處:可以自由的控制它的大小和亮度,非常方便,噴槍也是個辦法,感覺應該噴不出下邊的效果。選中間的光亮區域,羽化一下,反選刪除,將這個光暈分別調整大小放置到有筒燈的位置。
分別調整大小,透視強的可以稍微扁一些,如果想要白燈直接去色就行了,比較圖里中間兩個筒燈,
效果在下面: